国内的学生高中毕业后再去美国读本科,不但初步汲取了中国文化的营养,也利于同意西方文化,更易成为真的学会东西方文化的“双核人”。但假如迷信通过“国际班”塑造国际化,可能导致学业短腿。
我在开通新浪博客和新浪微博的时候,开始都叫“老留学”,后来感觉自己也就是其中的一员,还是谦逊一些,改叫“老留学李嘉玉”了,所以不少朋友了解我是一名1980年代末赴美求学的“老留学”。但少有朋友了解的是,我还是一名“老资格”的美国大学学生父母。我的孩子在中国出生,在美国长大,本科毕业于哈佛大学,MBA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正由于这样,我在从事留美咨询和培训工作的十多年里,面对成千上万位留学生父母或准留学生父母,都会以“感同身受”的心态,和他们一同欣喜,也一块纠结。我从老一代留学生和父母的角度,给“1970后”的准留学生父母,提供什么时间不能不说的建议。
建议1、本科留学相对适合
孩子何时赴美留学比较合适?这是每年都要面对无数父母回答的问题。2008年之前,国内赴美留学生,以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为主;此后连续多年,本科生数目持续以两位数的增幅增长,2014年本科生人数超越11万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率,大体持平;近年来增长最为迅猛的,是小留学生人数。美国国土安全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仅有65名赴美初中生,2011年就达到6725人,而据媒体报道,2013年居然超越了3万人。用“爆炸”二字形容,并不为过。
我一直鼓励国内的学生高中毕业后再去美国读本科,如此孩子们在父母的关爱下完成中学学业,不但初步汲取了中国文化的营养,也基本拥有独立生活和适应大学学业重压的能力,便于顺利完本钱科学业,也利于同意西方文化,以后成为真的学会东西方文化的“双核人”。研究生阶段留学,大概更便于学会专业技能,但已经很难真的同意西方的思想和文化,甚至英语语言的表述和写作能力也难有实质性提升。
我指导的一位清华大学毕业赴美攻读工科博士学位的学生,专业上非常出色,读博期间已经发表了十多篇论文,但为筹备在学术会议上的15分钟演讲,要对着PPT训练上百遍才敢上台,担忧其他人听不懂自己依旧蹩脚的口语。小留学生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多:生活、心理和人格培养等,适应下来都有困难程度。极少一部分父母有条件赴美“地陪”,大多数父母只能“跑陪”。有次我在多伦多转机会到一位福建的小留学生母亲,才40出头,看着像50多岁的模样,由于她每一个月要飞一趟孩子的学校,照顾十多大岁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不但工作和生活全乱套了,孩子也几乎患上了社交恐惧症。不少小留学生扎堆加州等地,也已经让当地社区“恐慌”。
建议2、上所谓的“国际班”可能短腿
“1970后”一代的父母,筹备孩子留学的时间,目前是愈加提前了。有些从五年级就开始各种准备,这是件好事情。每家只有一个孩子,留学算是比天大的事情。但泥沙俱下之时,就难免鱼虾混杂。乱像之一,就是各地各级各类的中学,纷纷举办所谓的“国际班”。现在从东部大都市到中西部小县城的中学,有多少个“国际班”,很难摸清。据媒体报导,除贵州、青海、宁夏、西藏等地外,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明确提出,要以教育国际化为将来十年进步策略,部分省份明确支持推进高中国际化进步。在江苏等地,“国际班”学生已占高中生总人数的10%以上。
在教育法规和教学体系、课程教程、师资队伍等基础条件依然原地踏步的状况下,将基础教育的“国际化”落脚在办“国际班”上,非常难说是一条正路。在短短的二三年时间里,全国忽然冒出来几千所“国际班”,恐怕只可以用“乱象丛生”来描述。
现阶段,除IB、A-Level等国际高中课程班有明确的开办准基础知识槛,除去部分著名中学开办的中外合作课程班教学体系相对成型以外,有相当数目的中学开办的所谓“国际班”,事实上是一些打着留学预备班的旗号,匆匆忙忙拼凑出来的,自我命名的“土豪班”。这类所谓的“国际班”,没经得起检验的教学大纲、课程、教程,没拥有相应教育能力和经验的教师,更没成熟的实验过程,如此的班级,所谓的“国际”二字,从何谈起?这类班每学年的学费大多超越10万元,你想以这样高的本钱,把孩子交给那些连英语也说不利索又来历不明的所谓“外教”们练摊吗?
在我看来,跟着普通高中班按部就班的学习,可能比在这类“国际班”里做“菜鸟鼠”更合适留美。今年有几个北京名牌中学“国际班”的学生,在申请指导过程中,和普通班的学生比起来,真的让我劳心费力更多。对照美国大学录取所需的“高中毕业时推荐完成课程”,缺少也不少。一句话:短腿。
建议3、回来也好,留下来也罢,你都得提前规划
我在上期专栏中说到:每年我都会问父母两个问题:你的孩子,是本科毕业就筹备就业,还是计划读研深造;以后是想在美国就业,还是筹备回国进步?这完全是两种不一样的规划路径。有父母问我,能否不把这个话题说得详细一些。
目前是云数据年代,请看三组数?据:
第一组是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2014年《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给出的数据:截至现在,回国就业的留学生中,持硕士学位的占63%,学士学位为30%,具备博士学位的人数,仅占6%。
第二组数据是美国橡树岭科学与教育研究所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 2010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提供的:在2002年毕业于美国各大学获得科学或工程博士学位的2139名中国留学生,2003年回国的比率仅为6%;2004年留在美国的比率为73%;2005年至2007年,留在美国的比率均为92%。
第三组数据是由权威的《门户开放报告》提供:2010年国内在美留学生是12.8万人,2014年以OPT身份在美工作的人数是3.3万人。
以上三组数据至少可以说明:一是在美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人,绝大